新華社連續報道山東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引發社會關注。
5月29日,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吾將上下而求索”——從萬華改革之路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偉大實踐》;6月3日,新華社又播發《濰柴集團:專注自家“田”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萬華到濰柴,山東兩大國企執著于主業,堅持自主創新,爭占科技制高點,在市場大潮中把握發展主動權,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經歷,是山東國企轉型發展的生動詮釋,譜寫了我國企業發展史上的壯麗篇章。
山東傳統產業占70%,其中又以重工業企業占相當比重,人們形象地將山東的產業特點概括為“粗、黑、重”,把以國企占重要比例的山東經濟喻為“大象經濟”。萬華屬于重化工企業,濰柴也屬于重工業,兩大國企的成功實踐,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和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啟發和借鑒意義。
1.沉重的大象
萬華和濰柴,都曾經是兩頭“沉重的大象”。
在計劃經濟時代,濰柴集團的前身——濰坊柴油機廠曾幾度輝煌,然而到了1998年,擁有上萬人、建廠50多年的濰柴卻虧損3億元,已6個月發不出工資,人心渙散,瀕臨倒閉。
萬華的發展經歷尤其坎坷。萬華的前身——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1983年建成投產年產1萬噸的MDI生產裝置。但由于MDI生產技術難度大,人才匱乏,研發進度緩慢,隨后幾年經營步履維艱,到1997年甚至一度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來。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引進的MDI裝置建成后一直無法穩定運轉。為此,1988年萬華與國外四家MDI制造商進行談判,希望引進新的技術設備。談判長達4年,沒有任何國際談判經驗的萬華人不僅讓對方摸清了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而且還把技術設備打開了讓人家看。
當年,萬華和濰柴都面臨“背水一戰,不勝則亡”的困境。
2.激發內生動力
《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像MDI這類產品和柴油發動機要想闖市場,都必須占領科技制高點,但是“真正具有市場潛力的高技術是買不來的”。要獲得“有市場潛力的高技術”,一靠人才,二靠激勵機制。在這方面,萬華和濰柴走了共同的道路。
萬華早起研發人員
為了鼓勵企業內部創新,萬華承諾,研發出新產品并形成利潤者,企業拿出部分利潤作為獎金分配給相關人員。有一次,廠里一個工程師團隊成功開發了新產品,并在當年形成利潤,折算獎金92萬元。現任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說:“我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決定下來。”最后決定,公司領導不參與分紅,92萬元分發給研發團隊的9名成員,帶隊的工程師獨得21萬元。
“這次獎金分配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要知道當年全廠全年工資總額也才200萬元。”廖增太說,企業內部的激勵效應立刻顯現,很多人才紛至沓來。現在,萬華化學的研發團隊是一支集基礎研究、工藝開發、工程化及產品應用研究于一體,規模達1500余人的專職隊伍。
在濰柴總部二號工廠總裝車間,以員工名字命名的技術改進和創造比比皆是(5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志龍 攝
濰柴同樣是創新激勵機制,加大對人才和科研的投入。在濰柴總部總裝車間,人們會看到以員工名字命名的技術改進和創造比比皆是。“李森噴油器及高壓接頭自動壓裝單元”“夏學軍氣缸蓋主螺栓自動擰緊單元”等等,這是創新者的榮譽,也是對創造者的激勵,充分體現了創新創造的價值和企業以人才為本的發展理念。
譚旭光說:“人才投資是最重要的資本投資。”為把國內外最優秀的人才引進來。濰柴面向全球拓展渠道,打造了人才聚集高地。經過多年的培育,濰柴在德國、意大利、法國、美國、日本等搭建了全球協同研發平臺,累計培養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和泰山系列人才數十名。
據濰柴提供的數據,發動機板塊研發投入占期間費用的比重,2016年到2018年分別是32%、36%和40%。近十年來,濰柴僅發動機板塊研發就累計投入超過150億元。
3.執著
譚旭光說:“我要把發動機賣得比房地產還掙錢”譚旭光對發動機研發的執著,眾所周知。
濰柴動力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世界級的企業家,一定是注重主業的。”“中國有些企業家一會搞這個一會搞那個,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些企業干實業不掙錢,然后用房地產來補,這樣不好!我到所有地方投資,政府提出給我配上商業用地,我一份都沒要過;我說如果干主業都不掙錢,靠房地產掙了錢,核心競爭力一定是零。”據了解,濰柴的每一次重組都與主業相關,都沿著動力的主軸進行延伸。
再看萬華集團,幾十年來,萬華集中精力專攻異氰酸酯類產品。從1998年12月拿出MDI車間成立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到2001年成功上市,萬華集團實現主產業從輕工制造合成革轉型到化工制造MDI,目前是中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MDI、TDI、ADI全系列異氰酸酯制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4.世界眼光,勇爭第一
譚旭光說:“我們從一個地方品牌,逐步成長為中國品牌、國際品牌,靠的是什么,就是要爭第一。”
爭第一,不是局限于國內,更是要有國際眼光。濰柴發動機已經推向東南亞、南亞、中東、北非、歐洲、獨聯體區域等全球各主要市場。2009年,濰柴并購法國博杜安動力公司,彌補了16升以上高速發動機的空白。緊接著,濰柴戰略重組意大利法拉帝集團、德國凱傲集團和林德液壓公司。2016年,濰柴收購美國德馬泰克。2017年,濰柴控股美國PSI公司。
2011年,煙臺萬華收購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實現了在競爭對手主要盈利區擁有生產基地的目標。
萬華一邊打破了國際化工巨頭在中國MDI行業的壟斷,一邊勇拓國際市場。萬華集團董事長丁建生說:“我們在國內發展起來以后,我們就考慮我們必須實行全球化的戰略,因為我們這是一個全球化的行業。”2011年,煙臺萬華收購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實現了在競爭對手主要盈利區擁有生產基地的目標。目前,萬華已經有了新的“戰略三步走”:計劃5年內,力爭進入全球化工前20強;10年內,進入全球化工前十強;15年內,成為全球一流的世界500強企業。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萬華和濰柴,兩頭“曾經沉重的大象”,如今在國內國際市場上輕盈起舞,他們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標桿,是自主創新的典范,給眾多國企改革指明了路徑。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