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類別: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1-07-23 瀏覽人數:0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從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到今天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鮮明提出我們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為我們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偉大建黨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始終指引著、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奮勇前進 回顧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背景,我們更能深刻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那時起,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風雨如磐暗故園”,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狀況并未改變,亡國滅種的危機仍未消除。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歷史呼喚著真正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領導者。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來自全國各地、平均年齡僅28歲的代表聚集在一起,秘密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 此間曾著星星火,到處皆聞殷殷雷。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驚雷震碎舊世界,革命星火燎大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一百年來,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一百年來,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始終指引、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奮勇前進。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認為,偉大建黨精神思想精辟、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意境深遠,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史的全面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主流和本質,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性貢獻。深刻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也就明白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清楚了“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32個字,字字珠璣,是中國共產黨特質的生動寫照。 最高理想、最終目標、初心使命、性質宗旨、價值追求……深刻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也就明白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清楚了“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展現了我們黨強大的思想理論優勢。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毛澤東同志看了不下一百遍,周恩來同志視之為“貼身伙伴”,朱德同志臨終前仍在重讀,鄧小平同志喻之為“入門老師”……因為這本書里有真理的力量、思想的武器。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指引我們黨歷經血與火的考驗,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展現了我們黨強大的政治優勢。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是貫穿我們黨百年奮斗史的一條紅線。 開國將軍甘祖昌回農村當農民,一抔一抔撈爛泥,帶領鄉親們把“光頭山”變成了豐收嶺;貴州省遵義市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帶領村民用30余年,修成了10公里的“天渠”……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受初心考驗和使命磨練,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用黨的初心和使命映照全體共產黨員、激勵全體共產黨員砥礪奮進的歷史。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展現了我們黨強大的精神優勢。 理想越崇高,目標越遠大,實現的艱難程度就越少有,越需要永葆斗爭精神。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 夏明翰身陷牢獄堅貞不屈,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不朽名句;“絕命后衛師”師長陳樹湘面對敵人英勇無畏,斷腸明志鑄忠誠……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一百年來,無數大義凜然、臨危不懼的共產黨員,為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怕犧牲、敢于犧牲,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展現了我們黨強大的道德優勢。 對黨忠誠是黨章明確的黨員義務,是入黨時的莊嚴承諾;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永恒的追求,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戰爭年代,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踐行忠誠;和平時期,優秀共產黨員以赤子之心詮釋忠誠。脫貧攻堅中,扶貧干部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為的是不讓一個人掉隊;抗疫斗爭中,我們不放棄一名患者,不放棄任何希望。這是不負人民的一脈相承,也是人民至上的嶄新篇章。 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無限熱愛。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忠誠本色,展現了共產黨人的人民情懷。必須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落實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全部偉大實踐之中 一切精神皆有來源。歷史從哪里開始,精神就在哪里產生。 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兵團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這些偉大精神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根和魂,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但精神實質一以貫之,至今充盈澎湃。 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但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意氣風發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同時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進道路上有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落實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全部偉大實踐之中。 道路決定命運,旗幟引領未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首要的就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何麗君說。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著力點就在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的“九個必須”的根本要求,切實把強大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不斷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向前發展。“每名共產黨員都要從自身做起,永遠保持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熱愛,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說。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來源|《 人民日報 》(2021年07月19日 第06版)本期編輯|王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