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四季度 全力穩增長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于高素質產業。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高效農業等“十強”產業,山東持續發力,各類資源、政策匯聚,現代化產業體系已具雛形。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產業施工項目個數占全部制造業比重70.5%,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到43.1%,比上半年提高2.3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力度加大,增長18.5%。我省產業結構正加快優化。
“面對‘兩個70%’的偏重產業結構,謀劃布局的‘十強’產業符合山東發展階段、經濟結構、資源稟賦及產業基礎,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福一認為,在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中,要著重解決重化工領域低端“不能投”、高端“不會投”,“兩端受限”“進退兩難”的問題。同時,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盡量縮短“空籠期”。
已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6543個,鋼鐵、化工等產業重組邁出較大步伐,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等項目順利推進……我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深入推進。
現代高效農業方面,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000多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5600萬畝。今年夏糧總產和單產分別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量510.66億斤,比歷史最高水平增加11.46億斤,單產425.26公斤,比歷史最高水平增加17.24公斤。
在濰坊,“提升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村社區化、普及農民職業化”成為創新“濰坊模式”的路徑。立足實際、放大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壽光從賣產品到賣服務,從輸出品種、種苗、技術到輸出人才、標準、模式,催生了1100多家農字號企業;青州銀瓜、諸城畜禽、昌樂西瓜已不僅是優質農產品供應中心,還是價格形成中心、技術輸出中心和產業標準中心。
我省60歲以上人口達2000多萬,新生兒增速居全國前列,醫養健康市場巨大。組建完成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康復大學落戶青島加快籌建,為山東醫養健康產業加速崛起注入了強大動能。
在濱州,總投資約176億元的欣悅大健康產城融合示范園區項目落戶高新區。項目無論從空間布局,還是產業定位,都將引領康養產業新潮流。
山東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存量變革”的同時,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新動能蓬勃涌現。前三季度,先進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電子及通信系統設備等高技術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分別增長40.0%和10.6%。高品質產品中,光伏電池、稀土磁性材料、光電子器件、服務器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1.6%、24.3%、17.8%和17.3%。
上半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29億元,其中,軟件業務收入2750.5億元,增長16.5%。在青島,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示范平臺——海爾COSMOPlat平臺,被國際三大標準組織IEEE、ISO、IEC批準牽頭主導制定大規模定制國際標準。工信部復函山東省政府,支持建設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促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醫療、家居、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
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產業,關鍵在項目。我省堅持把優質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1-10月,省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68.4億元。“建立了省、市、區縣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竣工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滾動發展機制。”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周連華介紹,以“四個一批”推進格局為核心,實施土地、資金、政策等跟著項目走,加快項目建設速度。依托“10+4”專班推進工作機制,我省篩選確定了108個由省級層面集中推進的“十強”產業重大支撐性項目,進一步強化對“十強”產業發展的示范性和引領性作用。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一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山東有7個產業集群入選。“做大做強‘十強’產業,要大力推進產業集群式發展。”周連華介紹,下一步將實施“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倍增計劃,開展46個“雁陣型”產業集群和70個領軍企業入庫培育工作,加快形成產業規模效益和特色品牌優勢。
信息來源: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