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社會經濟建設的“脈絡”,是民生經濟發展的基礎,而地面交通則是目前交通的一種主要形式,可以說,地面交通的發展情況決定了一個地區發展的速度。而提到交通就很難規避一個詞——燃料。
盡管近幾年,面對碳減排的巨大壓力以及新能源產業的飛速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開始占據重要的市場位置,但是燃油車依舊是目前市場的主流。但與此同時,燃油使用成本的增加以及燃油使用過程中帶給環境的壓力,使得燃油車正在面臨矛盾,如何通過燃料技術的發展來改變燃油車的窘境也順勢成為了新能源產業的一個重要方向。
不過,隨著我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發展,一項新的技術似乎給出了答案——生物液體燃料。
生物液體燃料是指把生物質以發酵提純或者生化合成的方式制造成乙醇或油類等液體燃料,這種燃料具有良好的降碳屬性,并且具備一定的可再生屬性。盡管,這類燃料并不能做到0碳排,但是與傳統燃料相比,卻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減少碳排放,因此綜合來說也可以視為一種綠色能源。事實上,不少國家已經開始使用生物燃料乙醇這樣的生物液體燃料,而根據國際能源署和國際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來看,僅僅去年一年,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就減少了545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而針對我們國家,生物液體燃料的發展更不能小覷。一方面,在過去的20多年里,我國在生物燃料乙醇的相關技術上已經收獲了不錯的成果,生物燃料乙醇也實現了部分汽油替代,為綠色交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另一方面,我國本身就是農業大國,而目前針對生物燃料乙醇的生產,我國已經實現了從起初依賴玉米、稻谷等原料轉型為利用木薯等非糧作物實現加工生產,并且這種纖維素乙醇還可以通過秸稈、糠皮、藤蔓、木屑、皮殼、鋸末、灌木枝、枯樹葉、食品加工業排出的殘渣等農業廢棄物實現生產。換言之,如今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過程不僅僅是在生產燃料,同時也是在以一種更加綠色的方式處理農業廢棄物,使其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
事實上,在去年7月國家能源局印發《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針對生物燃料乙醇也提出了要加快推進纖維素等非糧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示范。不過,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這種燃料還有一個核心問題需要解決——加工成本。不過,這并非一件難事,事實上,考慮到目前先進的生物能源技術和生物制造技術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態勢,加上非糧生物燃料乙醇產業還沒有完全形成市場,因此技術具備增長空間的同時,成本壓縮的空間同樣巨大。而如果后續產業成長單位,生產成本的降低將會賦予這類能源更加龐大的市場價值。
來源:化工儀器網